全部分类
-
第一部分 介绍
-
第二部分 制度和监管框架
-
2. 农村卫生和污水管理的制度、政策、监管框架
-
2.1 综述
-
2.2. 机构框架
-
2.2.1 总体思路
-
2.2.2. 国家层面
-
2.2.3. 地方层面
-
2.2.4.小结
-
-
2.3. 政策法规
-
2.4. 排放标准
-
2.5. 资金来源
-
2.6.省级典型案例
-
2.7. 结论和建议
-
-
-
第三部分 技术基础
-
3. 农村卫生和污水管理概述
-
3.1 生活污水
-
3.2. 中国农村厕所——黑水之源
-
3.3. 分散式与集中式农村废水管理
-
-
4.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
-
4.1. 初级处理
-
4.2. 一级处理
-
4.3. 二级处理
-
4.3.1. 附着生长处理过程
-
4.3.2. 悬浮生长处理过程
-
4.3.3.稳定塘
-
4.3.4.人工湿地
-
4.3.5.土地渗滤系统
-
-
-
5.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
-
5.1. 常规设计需考虑的问题
-
5.2. 污水收集方案
-
5.3.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
-
5.4.水再利用
-
5.5. 污泥管理
-
-
-
第四部分 项目规划与设计
-
6. 项目规划与设计
-
6.1.项目村诊断——初步社区评估
-
6.2.建立利益相关者小组
-
6.3. 现有条件和社区能力评估
-
6.3.1.物理条件评估
-
6.3.2. 社区能力评估
-
-
6.4.基线工程测量和评估
-
6.5.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估
-
6.6.运营模式的选择
-
6.7.项目成本估算
-
-
7. 社区参与
-
7.1.为什么需要社区参与?
-
7.2.社区参与原则
-
7.3. 社区参与活动
-
7.3.1.社区为基础的组织安排
-
7.3.2.公共卫生宣传
-
7.3.3.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
-
7.3.4.项目实施阶段
-
7.3.5.运维阶段
-
-
-
-
第五部分 项目融资
-
8. 融资、补贴和成本回收
-
8.1.项目计划成本
-
8.2. 项目实施成本
-
8.3. 项目融资
-
8.4. 补贴
-
8.5. 成本回收
-
-
-
第六部分 项目实施和管理
-
9. 采购和实施
-
9.1.采购原则
-
9.2. 采购方案
-
9.3. 采购计划
-
-
10. 系统管理、操作、维护和监控
-
10.1.农村污水管理项目的可持续性
-
10.2. 管理和行政安排
-
10.3. 运行和维护要素
-
10.4. 报告和监测
-
10.5.操作员培训和支持
-
-
-
附录:案例研究——浙江、山西和江苏省农村污水管理
-
1.浙江省
-
2.山西省
-
3.江苏省
-
4.小结
-
-
参考资料
6.3.1.物理条件评估
- 分类: 6.3. 现有条件和社区能力评估
- 发布时间: 2022-04-28 20:25:17
- 访问量: 0
概要:
详情
需要评估的主要方面包括:
• 社会经济条件。这将为技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,确保选择的技术方案能被村民接受且能够负担。
• 人口分布。例如,如果房屋紧密相连且地块较小,使用分散式就地污水处理系统可能不可行。
• 供水条件。有市政供水会导致更大量的生活污水,这将影响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的设计和适用技术的选择。
• 地形。在沿海平原,村庄地势相对平坦,下水道布置比较简单。但在山区,地段海拔差异很大,导致下水道铺设复杂且成本高昂。
• 地质、土壤和地下水条件。土壤的渗透性怎样?基岩的性质和深度如何?地下水有多深?所有这些都将对适合该村庄的污水处理方案产生重大影响。
• 气候。温度会影响细菌的生存能力,从而影响生物处理技术的处理效率。项目设计时会认真考虑当地温度。
• 供电条件。如果村庄或可能的系统建造地点电力供应有限,需要持续供电的污水处理技术便不是合适的选择。
• 在项目规划的早期阶段识别任何潜在的地质灾害,主要是滑坡,可以避免将污水引入地质不稳定地区而造成严重问题。
确定洪泛区也很重要,避免在容易发生洪水的地区建造任何设施。